在陜西省岐山縣鳳雛村, 1976 年考古人員發現了周早期磚木結構的建筑遺址,這說明公元前 800 多年前,我國就有了人造建材——磚。到了的“秦磚漢瓦”時代,這種人造建材已經普及地用來建造長城了。尤其是到了漢代,“創世紀”的耶酥還沒降生,我國的“畫像磚”已經滿世界都有了。北京的磚雕,自金、元時代就遍及北京城了。到了清代,磚雕藝術已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一走進皇家園林頤和園的大門,游客就能看到兩座磚雕大影壁。這是我國獨有的建筑形式,據說影壁始于宋代,是有浮雕的墻壁。迷信的說法影壁是“辟邪”和“聚氣”用的。其實,它只是裝飾性很強的建筑小品。在頤和園的這兩座磚雕影壁墻上,游客可以近距離地欣賞“中心花”和有四個“岔角”的磚雕藝術品。影壁上的磚雕盤龍,只有皇家才有權使用。民間只能用花草圖案。

圖 01 : 高浮雕的“中心花”是磚雕藝術精品,三條盤龍穿行于云間,中者龍頭飛騰欲出,生動活潑。
圖 02: 圓形“團龍”山花磚雕;鹧鎸氈槭切蘅槙r后裝的“軟花活”。
磚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按傳統做法,磚雕分“硬花活”和“軟花活”兩種!坝不ɑ睢笔怯苗Y子在青磚上進行平雕、浮雕、透雕精心加工而成的!败浕ɑ睢笔怯闷叱砂谆腋嗳汕啻u面,加少量青灰漿調制后,再進行堆、鏤的。在頤和園磚雕影壁的盤龍圖案下方,我們所看到顏色較深的“山石海浪云紋”的雕件,就屬于修復時后配的“軟花活”。因青磚易碎,所以在磚上雕刻的難度比石雕還難。因而,古代磚雕藝術品也較珍貴。
北京動物園 原為清代王公貝勒府“樂善園”,俗稱“三貝子花園”。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辟為“萬牲園”。 北京動物園的門臉為“樂善園”的遺址,雖然是座仿西式建筑,但圖案都屬傳統紋飾。其平浮磚雕的云龍圖案和 椀 花結帶及芍藥花圖案等都突出了傳統的特色。該門臉為磚雕藝術精品。屬于傳統工藝的西式建筑!拔母铩睍r被當作“四舊”而砸爛,在改革開放后此門臉是按原樣修復的。

圖 03: “二龍戲珠”本是傳統文飾,而此二龍中間又夾了一對“獅子滾繡球”的圖案,頗像西方城徽。

圖 04: “粉墻龍脊”在南方蘇(州)式園林中多見,這種波浪形的磚雕龍脊更較少見,在北京只此一例。

圖 05: “二龍戲珠龍脊”琉璃制品較多,磚雕制品較少。
清王朝雍正的第五個兒子弘晝建和恭親王府。清末改為貴胄學堂,民國初年袁世凱將和親王府改為總統府。府內建筑拆除后,請外國人改建。皖系軍閥段棋瑞 1924 年又被奉系軍閥推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府執政,F在這座建筑已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其主樓就是集磚雕藝術之大成的青磚建筑。雖然其建筑形式像是模仿西方教堂的式樣。但其工藝完全是采用了傳統的技法,尤其是磚雕藝術品,更是完全采用了我國民間的手工藝制作。
北京大柵欄的老門臉中,也有一些磚雕藝術精品。這些民國時期的磚雕作品,已經采用了較新的工藝。有些小花飾件是用黃泥在模具里翻出后,像燒青瓦一樣燒制而成的。目前,北京磚雕的早期作品越來越少。尤其是胡同里的小規模磚雕藝術精品,因為不屬于哪個“文物保護單位”,所以這些文物的保護工作就難度較大。象五道營胡同 55 號院門樓上的磚雕,干脆用木板封死不讓人看,這也不是辦法。
清末的古建受西方的影響,吸收了一些“洋”式樣;始覉@林圓明園里的石雕建筑“西洋樓大水法”就是實例;始胰绱,民間必有效法。于是胡同里就出現了許多中不中、西不西的磚雕建筑;始业氖翊蟛糠植捎梅可降臐h白玉,這種石料不但昂貴,且被皇家獨占。民居只能用磚雕來代替。這種傳統磚雕工藝和中、西式樣的混合,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思想意識的大融合。

圖 06: 這座 老 金店是 清末 民初仿羅馬式的造型,是以中國的磚雕工藝建造的。磚雕文飾非常精細。

圖 07: 民國臨時政府主樓拱卷的磚雕文飾為傳統的寶相花紋,磚雕技法為平浮雕。

圖 08: 胡同里的門樓拱券,除了“龍門石”為漢白玉其它全部為磚雕。而磚雕的紋飾全部為傳統圖案。
北京最普及的磚雕藝術品,大部分都在胡同街巷中。胡同里的大宅門和四合院里遍布著磚雕佳作。尤其是門臉上的磚雕,更是花樣繁多。北京的大宅門也分三六九等:有廣梁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 …… 。廣梁大門和如意門的磚雕最豐富。有人稱“廣梁”為“廣亮”,古建專家王其明先生指出:“舊小說《兒女英雄傳》上用的是梁”。筆者認為:廣梁和金柱是對稱的,所以還是稱“廣梁大門”較為正確。廣梁大門中的磚雕以廊心墻上的岔角和中心花居多。其戧檐、盤頭、草盤子都為磚雕常品。

圖 9 : 正方型的磚雕為高浮雕戧檐,其“增鼓三均五灑”的博縫磚已毀。上方為排山脊前的圭角和 “草紋”盤子。右邊是另一家的屋脊,其蝎子尾和草盤子在“文革”中被當做“四舊”曾砸爛過,仔細還能看出是后配的痕跡。
圖 10: 廣梁大門內的廊心墻,“中心花”和四個“岔角”的磚雕,隨處可見。

圖 11: 如意門上的磚雕欄板,下面是磚雕“草彎”文飾。北京的四合院以“如意門”居多。
牌樓也是我國所特有的裝飾性建筑。 明清時代的商鋪門臉,絕大多數是牌樓式的。在生產力相當落后的封建社會,生產和經營基本都是手工作坊式的!白鞣弧币灿袇^域坊的概念,所以作坊的門臉必然也承襲牌樓的式樣。尤其是前店后廠的經營方式,其店鋪的門臉都采用沖天柱式的牌樓就毫不奇怪了;始遗茦嵌酁榱鹆唔,民間牌樓全部是灰瓦頂。磚和瓦都是我國最早發明的人造建材,制造工藝完全相同。區別只在用途上,磚砌墻、瓦蓋頂。但巨大廟堂屋頂的鴟吻,也有磚雕的。其實,瓦件也應該歸于磚雕的藝術門類。

圖 12: 北京的許多磚瓦大殿,屋頂上常見的磚雕鴟吻。

圖 13: 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上的磚雕山墻

圖 14: 清代牌樓頂上的 云罐 ( 也叫毗盧帽 ) 和 鴟吻脊獸都為瓦件。
北京的磚塔是磚雕藝術的巨大載體。通州區燃燈塔始建于后周,唐貞觀七年( 663 年)重建。廣安門外天寧寺塔建于隋代仁壽二年 ( 公元 602 年 ) 。昌平下莊“鐵壁銀山”腳下的延壽寺塔群建于金代天會年間(公元 1125 年后)。豐臺區云崗村金代鎮崗花塔。海淀八里莊慈壽寺塔建于明萬歷四年(公元 1676 年)。還有許許多多密檐式磚塔,都是磚雕藝術珍品。傳統雕刻分三個等次:人物為上品,鳥獸為中品,花飾為常品。這些古代磚塔,其塔體是磨磚對縫粘米灰漿砌就,其它構件無論是飛檐斗拱,還是門窗寶座,無不是青灰官磚精雕細刻而成。尤其是磚門兩旁的力士,和拱券下的佛像,更是活靈活現栩栩如生,都是上上的絕代珍品。

圖 15: 天寧寺密檐式磚塔拱窗上的磚雕飛龍和佛像。

圖 16: 天寧寺密檐式磚塔磚雕斗拱和寶頂。

圖 17: 天寧寺密檐式磚塔磚雕塔基,欄板雕刻之細膩不亞于木雕。

圖 18: 磚雕千手佛像栩栩如生。

圖 19 : 磚雕神獸及寶相花。

圖 20: 磚雕菩薩和力士,這種磚雕是“硬花活”和“軟花活” 兩種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來完成的。

圖 21: 磚雕門樓 圖 22: 北京唯一的磚雕方塔
圖 23: 北京的胡同里有各式各樣的四合院磚雕門樓更是美不勝收
北京的磚雕藝術品可稱的上是分布最廣、工藝最精、式樣最全。這本是個大題目,在此只能簡略地介紹,以引起人們的重視。特別是散落在胡同里的磚雕藝術品,只有提高全民的“文!币庾R,才是最好的拯救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