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古代建筑九問》——(傳統文化普及知識問答)
一、“行什”是猴嗎?
古代宮殿的屋頂上除了正脊的兩條大鴟吻外還有眾多脊獸。一座多重檐的故宮角樓,竟有近百只脊獸。在北京故宮太和殿的一條垂脊上就有十只脊獸。這些神獸都來是干什么的呢?仙人騎鶴排在脊端首位,稱為“仙人指路”。仙人之后神獸依次排列:一龍、二鳳、三獅子、四天馬、五海馬、六狻猊(suānní)、七押魚、八獬豸(xièzhì)、九斗(dǒu)牛、十行什(hángshí)。最后一名排行老十,也是古人憑著想像創造出來的鳥嘴雙翅異獸。因為這“行什”是尖嘴猴腮的人形,難怪許多人都把他誤認為猴。各種書上也都稱其為猴。難道這真的是只猴嗎?他加入到這支隊伍里有何作用?其實這“行什”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雷神之造像。在龍王廟里不但能看到“雷公”的形象,還能看到他的妻子“閃母”的靚影。如此之多的神仙異獸是來幫忙祈雨的。這說明古人對宮殿失火真是嚇怕了。宮殿的屋頂的四角直指天空,并由仙人帶隊這是一支陣容強大的消防滅火大軍,尤其是“雷公”作后衛,一但失火想必會雷雨交加。只可惜如果真有火災降臨時,他們卻都干瞅著。最后也只能隨著大火的吞噬而共同升天完事兒。


圖400壁畫中的雷公就是公“行什”的形象
二、“仙人”到底騎什么?
仙人是中國宮殿角脊上最前端的琉璃瓦裝飾件。在古代,稱長生不老之人為仙人。這是古代官式屋脊上唯一的人形,俗稱“仙人指路”,戲稱“走投無路”。相傳仙人多騎鶴。有人說角脊上的仙人騎的是雞,更離奇的傳說仙人騎的是“妲己”。實際上古人的繪畫理念是“重意不重形”。再有,陶塑多渾厚只能把鶴嘴塑短,而在這祥禽下的大長腿是雞所沒有的。無論是雞還是鶴,在以前此琉璃飾件的仙人是沒有坐騎的。宋代的角脊上是無座的“力士”。元代以后仙人才有鶴騎。此變化與元代皇帝主信道教有關!跋扇蓑T鶴”是典型的道教形象。仙人后面所率領的祈雨防火的隊伍也都是與道教有關神獸。此形象被確立后流傳至今?傊,這些仙人自元代以后在房上坐了上千年,除了有些仙人蓄胡子,有些仙人屬少壯派外,從來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只有在頤和園排云門的殿頂上,竟有仙人騎怪“犼”的個例。憑猜測,古代匠人不會冒著被砍頭的危險去和皇帝開這種玩笑,竟敢把個獨出心裁的怪獸安在眾將官的眼皮子底下。如果這“仙人騎犼”是皇帝的旨意,那么這座面向東北的怪“犼”是想對家鄉訴說著什么,還是在無奈的呻吟?也許這里會隱藏著一段離奇而怪誕的宮庭密聞,或許另有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以待后人來揭示。
 
圖401仙人騎鶴
圖402仙人騎犼
三、“棟梁”是梁嗎?
在古代建筑工程中,安裝完明間最高點脊檁的時候,主人必定要舉行上梁儀式。親友前來致賀主人請客敬酒,因為這棵脊檁安穩后,整個大木構架就算完成了。除了檁中貼紅紙,上寫“上梁大吉”四個字,還要燃爆竹驅邪。儀式過后主人要大擺筵席招待工匠和來賓。后來有人發出疑問:明明是在上檁,為什么叫作“上梁大吉”呢?原來古代民房的明間都是用來作客廳的,并且要在明間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譜。所以對明間的脊檁非常重視。不但要選最好的木材,還為它取了個新的名詞——棟梁;始医ㄖ透又v究,在蓋宮殿時還要對這棵檁件進行特殊加工。頂棚內的檁件都不施彩畫,唯獨對這根明間的脊檁要進行“雕梁畫棟”。既然這棵脊檁已被稱為棟梁了,所以對它的安裝就不能叫“上檁”而稱為“上梁大吉”了!至今,形容高級人才為“棟梁之才”也源于此。

圖403彩畫棟梁
四、屋面為什么有“攮”?
攮,應讀Nàng。為使屋面斜坡成為曲面而調整檁條位置的做法,古代稱為:舉架。就是自檐至脊逐步增加舉高檁(桁)間的垂直距離。舉架的目的是與步架(水平距離)相配合使得屋面坡度形成一條曲線,越往上越陡,越往下越緩和。這樣的屋面形成“攮線”才能做到:“上尊而宇卑,則吐水疾而溜遠”。但許多書中都把這古建名稱寫為“起囊”,這會使人誤解以為是起了大包的意思。攮者,推也。古代建筑的屋頂其坡面之中腰節緩慢下沉,屋面呈弧形使邊檐翹起而稱為:起攮。用現代語言來解釋,起攮的主要目的是以此使的大量雨水能成拋物線向檐外排射而出,雨水遠離墻面對建筑物的保護作用是肯定的。另外,起攮能使方正的殿宇出現優美的弧線不但顯得活潑而又有外張力的表現。由此也充分地體現出古代建筑設計者的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


圖
404屋面的拋物線
圖405步架與舉架
五、“栱”也是量具嗎?
斗栱是我國古代建筑最富特色的木結構件。春秋戰國時期的《爾雅·釋宮》、《論語》等文獻中已經見到關于斗栱的記載。戰國、漢代的青銅器、畫像石、畫像磚等歷史文物中也已經有了斗栱的形象。枓栱是由方塊形的斗與船形的栱合稱為“斗栱”。木制“斗栱”主要置于屋檐下和梁柱交接處。斗栱的部件由兩大部組成,下部方形為斗,上部船形為栱。層層疊疊交叉咬合構成榫卯托座以支承屋架,其中還包括“昂”等構件,此結構對室外可加大出檐的尺寸,
以防止墻和柱被雨水浸蝕。對室內可加高梁架的尺度,縮短梁枋跨度。秦漢以前斗栱較為簡單,只有一斗二升。到明清兩代已發展到九踩斗栱。在古代建筑中“斗栱”是不可割裂的組件。斗,原本是古代計量容積的器具,為倒梯正方型,量米容積約十或二十斤。以其形用在古建中,成為斗栱的基座,稱之為“大斗”。升也是古代計量容積的器具,狀如斗而容積小,十升為一斗。以其形用在古建中,成為斗栱的部件,升也寓意著升高。升是承托著上一層栱件的支點!肮啊焙汀皷怼辈皇峭桓拍。在古建中,“拱”為瓦作中向上凸的“券”,而“栱”為木作的“斗栱”。實際上“栱”也是量器——古代天平。在斗栱種類的“花臺科”里。斗栱中的溜金斗栱或挑金斗栱也是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木架結構,這個后尾部的栱件古人索性直呼其為:“秤桿”。實際上,“栱”也是量器。

圖406斗和栱
六、院子“啞巴”啦?
在古代建筑群中,會有“啞巴院”的出現。對“啞巴院”的解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說:“建皇陵初期,修建的工匠、民工都要等陵建成后到此處被迫吃藥,變成啞巴,以免泄露地宮秘密!蔽也恢肋@些啞巴會不會畫圖,不過,拿一張皇陵地宮草圖叫這些啞巴民工來指認是不會有太大出入的。再說,皇帝也不會那么傻,非要在自己的“陰宅”里設計一個迫害民工的專用密處,以供后人來揭發批判他的非人之舉。這種對“啞巴院”的解釋以訛傳訛地常期愚弄著世人。那么“啞巴院”是干什么的呢?古代文人愛竹癖石常耗巨資建園。并在花園中賞景觀花、題詩作畫。在古典園林中常常在廊隅墻角或庭院一隅設“啞巴院”?磥砉糯娜说摹皢“驮骸辈皇怯脕碇圃靻“偷。北京東城區朝內南小街,有一個南竹桿胡同(舊為八大人胡同)
51號院。坐北朝南的院內北屋東耳房的一側,有條窄窄的過道兒,通向房后的“啞巴院兒”。啞巴院兒很是寬敞,并住著三戶人家。如此看來“啞巴院”又到了民宅。有人說“啞巴院”就是沒有另外出口的“死胡同”?墒,傳統民居小院大都只有一個大門供住戶出入,照這么說豈不全成“啞巴院兒”啦?
目前,國內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也有“啞巴院兒”。在佛香閣下有座“德輝殿”。殿后是高42米的石砌高臺,沿臺前八字花崗巖階梯“朝真磴”古語又稱為:“大沓子”?上蛏显焱胺鹣汩w”。每當慈禧壽慶典禮時
“德輝殿”是中途更衣休息的必由之地。而“德輝殿”兩側就有“東啞巴院”和“西啞巴院”。院內有假山疊石、云步踏垛、桂樹飄香、古木成蔭。院側有便門供太監出入。院北有三間琉璃瓦殿堂。殿內是一明兩暗的開間。室內兩側間都有木榻長床和紅木桌椅?勘眽τ幸荒景甯魯鄩,墻上各開一精致的門窗。這里是個狹窄的密室。

(見下圖)從整個布局來看,這里絕非是迫害民工的密室,但這里的確是個很私密的處所。要用老北京的歇后語來說,這里只能:“拉屎攥拳頭——暗使勁兒!”。因為東啞巴院是皇帝專用的男廁所,西啞巴院是皇后專用的女廁所。原來“啞巴院”是禁止喧嘩的僻靜之所。到了“啞巴院”和進了廁所一樣,不要寒暄自管裝“啞巴”就是啦。
當然皇陵中的“啞巴院”不是廁所,而是下葬時的祭祀場所。下葬時要絕對安靜而且不能見天日,生怕驚動死者的“靈魂”。啞巴院頂部要有臨時的上罩,下葬后再將遮蓋拆除掉,兩種“啞巴院”各有各的趣聞故
圖408啞巴院暗廁
圖407皇陵啞巴院
七、小門樓還“如意”嗎?
北京的胡同里到處都是“四合院”。這也是京城的一大特色。而“四合院”都有一個更有特色的小門樓。所謂的“門樓兒”實際上是沒有“樓”的!皹亲印敝皇菍榇箝T建造的房間。在封建社會里,民宅的門樓是有嚴格的等級之別的。這種等級的排列大致是這樣的:廣梁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隨墻門……。這種等級的排列是根據木門所在的位置和大門前的空間來決定的。如廣梁大門的木門是安裝在門樓中柱上的。門前的空間有半間房大?捎虚T丁或警衛把守。廣梁大門不吊頂,房梁裸露故稱“廣梁大門”。金柱大門的木門是安裝在門樓的“金柱”上的。所謂“金柱”實際上是門樓檐柱內的結構柱。在金柱和檐柱之間是方磚砌的“廊心墻”。相當于大門前有廊,其空間占門樓的四分之一。因“金柱”外露故稱“金柱大門”。蠻子門的木門是安裝在門樓中的檐柱之上的。木門前沒有空間。以上的木門在門框與柱子之間有“余塞板”和邊框。廣梁大門和金柱大門都有四個門簪,兩個雀替。門枕可用“抱鼓石”。暗示外人可以“擊鼓升堂”。清代的“八旗”又分“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皇族對“滿八旗”以外的貴族鄙稱“蠻子”。雖然也有達官顯貴也只配享受“蠻子門”的等級待遇!靶U子門”可享用四個門簪,但沒有雀替。
北京東、西兩城最多的門樓兒就是“如意門”。其門不可露出梁和柱,大門安裝在門樓的前檐墻上。而且只配享用兩個門簪。這門簪如同肩章上的兩棵“星”,這對等級低下的階層來說就夠榮幸的了!叭缫忾T”的門簪上都無一例外地雕有“如意”二字,故稱之為“如意門”。這種門樓大概是受到南方“墻門”的啟發或影響。其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門頭有各式各樣的精美的磚雕藝術品!叭缫忾T”在京城竟相媲美,磚雕藝術品層出不窮。就是這“如意”二字在“文化大革命”中竟成了剝削階級反動思想的代表,一夜之間統統被“革命群眾”砍了下來,以表示對“如意”的徹底決裂,F如今,雖然市政府全力搶救傳統文化遺產,但人們再也看不到原裝原配的“如意門”了。

圖409如意門
八、皇宮有“暖氣”嗎?
古代的宮殿前都有徊廊,其廊下都有特設的灶坑,每到入冬太監們就日夜燒炭為室內供暖。殿內地面就是冬季室內供暖的“暖地”。也稱“火地”或“地炕”。暖地是中國古代宮殿非常先進的取暖系統。暖地在回廊兩側地面下有灶坑,每到冬季宮內太監在灶坑內晝夜燃燒木炭。這種木炭是用高擋紅木特地燒制而成的,此“紅炭”不但火力強、無煙氣、燃燒時且有異香。特貢的木炭又被稱為“皇炭”。

圖410皇宮暖地灶坑
炭火通過主煙道、支煙道通向室內地面。室內地面下有支墩支撐金磚,火勢通遍地下各條煙道使室內溫暖如春。因高檔木炭無煙,余火由回煙道返回臺基陡板石上的透空石雕的排氣孔形成回路。比起西方宮殿的壁爐要先進很多,即無毒污染氣又保護環境。
九、金殿和金磚是金的嗎?
古代常用“金”來比喻貴重。昆明市有座金殿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837年)由平西王吳三桂主持修建的。全部用黃銅鑄造的,只是鴟吻和寶頂等用鎏金裝飾。古代的皇宮內的地面多用“金磚”鋪地!敖鸫u”產于蘇州及上海市松江縣一帶,其磚質地極細,強度很好。太湖水屬酸性,腐蝕石灰巖而形成太湖石,其腐蝕質沉到湖底。因而湖底淤泥富含碳酸鈣。將太湖淤泥的懸浮液導入沉淀池,
然后將這澄漿泥曬干。這澄漿泥再經過兩冬夏的凍融后,再次加水成懸浮液進行沉淀。然后用這種沉淀的澄漿泥制成方磚坯,經過一年風干的磚坯入窯燒制。出窯前捫水而成青磚,涼干后浸入桐油中。青磚被浸透后再涼干,反復三次不得有絲毫“夾生”方可打包上船,經運河運至京城通州。驗收官逐塊查驗,二十取一,其余十九塊當場擊碎,不使流散于民間;蕦m以此方磚墁地,反復研磨光如石板,擊之如金屬。質量如金且比金子還貴,故稱:金磚。

圖411金殿寶頂
作者:韓昌凱
2006.7.6
聯系地址:海淀區皂君東里5樓431號
郵政編碼:100081
聯系電話:62198370
手機:13601125896
電子信箱:hanchangkai@chxy.com.cn
互聯網址:www.discountdentalinsuranceplans.com
|